关于物哀/幽玄/侘寂

摘自百度知道:


“物哀/幽玄/侘寂”三者的区别之简要说明:
①物哀:指真情流露
②幽玄:指境生象外
③侘寂:指朴素又安静的事物

扩展:
A“物哀”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, 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。 简单地说,是“真情流露”,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,触景生情, 感物生情,心为之所动,有所感触,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,或喜悦, 或愤怒,或恐惧,或悲伤,或低徊婉转,或思恋憧憬。有这样情感的人,便是懂得“物哀”的人。

B“幽玄”的审美意识,形成于日本中世,由藤原俊成等歌论家以多角度的探讨逐步规范了其美学内涵。以崇尚"余情"之美为核心,在风格趣味方面,从偏重"妖艳"到讲求"恬淡",于发展变化中丰富了它的内容。"幽玄"是日本歌论、能乐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念,也是日本美学观里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识。
“幽玄”一词本来是汉语词,历来的研究表明:最早的用例出现在汉少帝(?-125)的悲歌中;在其后的六朝和初唐的各种文献中都可以看到。梁武帝时代诗人王筠的《回师草堂智者约法师碑》中的"究竟微妙,洞达幽玄"等,用于直说事物的本质。日本的"幽玄"一词,与佛教用语关系密切。《临济录》的"佛法幽玄",最澄《一心金刚戒体诀》的"得诸法幽玄之妙,证金刚不坏之身",空海《般若心经秘键》的"释家虽多未钓此幽,独空毕竟理,义用最幽玄"等说法。强调佛法的趣旨深奥。到后来用"幽玄"来表达审美意识的时候,与这种佛教用语的含义是很不同的,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关系。
"幽玄"的核心是"余情",讲究"境生象外",意在言外,追求一种以"神似"的精约之美,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,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。日本著名学者大西克礼先生对"幽玄"作了详细的分析,认为"幽玄"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七点:

①隐藏不露,笼之于内。如正彻所谓的"轻云拥明月"、"山雾绕红叶"。
②与露骨、直接、尖锐的感情表现相反,具有优美、安详、柔和性。如"霞满春花之所"。
③带有与隐微荫翳相伴的寂静。如鸭长明所讲的"秋空夕暮,杳无音信"。
④深远。特别是之精神上的东西,如深奥难解的思想。
⑤具有内在的充实性。其中凝集着不可言传的意蕴。即所谓的"内容丰富"。充实性也意味着与大的、重的、强有力的有关,甚至与"长高"、"崇高"相联系。
⑥有一种神秘性和超自然性,虽关乎宗教、哲学的观念,但仍可感受到其中的"美的意识"。
⑦以一种非合理的、不可言喻的、微妙的意味为主。
总之,"幽玄"有着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,在文学中或表现为凄厉之境中的妖艳之美、或一定程度的壮美。

C  侘寂(わび さび/wabi sabi),是一种思想,一种美学,一种世界观。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,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,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。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,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,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(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盘寂静),尤其是无常。

评论
热度(23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LynnRoss | Powered by LOFTER
上一篇 下一篇